執行長日記
執行長日記
關於事業與人生的33條法則
作者:Steven Bartlett
推薦指數:☆☆☆☆☆
你所在乎的所有事情,包含家人、工作、財富、名聲,在沒有健康的身體時,全部都將失去意義。
投資自己永遠是最佳的選擇
「與創業致富相比,回到非洲挽救生命是否是一種更崇高的追求?」
你是否曾在面臨職涯選擇時不知道自己該選擇錢多但跟你想做的事不太一樣還是錢少但跟你想解決的問題直接相關呢?作者在他職涯早期時就這問題請教了他當時聽講的講者,他得到了這樣的回答:「只有先照顧好自己,才能幫助別人。」這句話作者在經過十幾年之後有了非常深刻的體悟。
人們想要發揮影響力改變事情、解決問題,必須填滿五個桶子。這五個桶子分別是:
1. 知識:我們從小在學校學習的,一直到出社會工作先碰到的,都是要先學會最基本的知識。
2. 技能:知識學會了以後就要將它應用在生活當中,而這就會成為你的技能。
3. 人脈:當你運用你的技能創造價值時,其他人會看到、也會有一起合作的可能,於是你多了各種的人脈。
4. 資源:有了人脈以後,各種資源包含金錢會開始從不同管道進來。
5. 名聲:於是最後,你的個人品牌就會因此而變得響亮,名聲隨之水漲船高。
這五個桶子基本上由1到5逐步填滿會是最好的投資策略,尤其是知識跟技能,這兩個是別人永遠拿不走的。人脈會來來回回、資源會有用完的一天、名聲不一定永遠是好的,唯有填滿知識與技能兩個桶子,後面的桶子才會自然而然也被跟著填滿。
溝通
「良好的溝通能強化彼此關係,因為這些溝通是針對共同目標所討論的,不健康的溝通會破壞彼此關係,因為這些溝通是針對彼此的論點。」
每當與人溝通或者是在開會的時候與他人意見不合時,請問你會怎麼處理?開頭回應的往往會是,「我不同意」或者「你錯了」等字眼。但這樣的回應其實只會讓兩人毫無交集,並在取得共識上有極大的障礙。
與其做出這樣的回應,不如先在共同目標上取得對方的認同,讓他知道我們在努力的方向是一致的。有了交集以後,對方一定會開始告訴你他的方法才是最佳解,問題只是你們雙方的過程不一樣。此時你內心裡的小惡魔一定會不斷告訴你,趕快回嘴、否決甚至嗆他,但這麼做只會讓你們回到原先的起點。你要做的反而是告訴他你的方法所能帶來的好處以及便利性,在對方心裡埋下你點子所帶來的優點。
當對方持續不斷輸出時,你要在此時壓抑自己繼續講解的衝動,反問對方,請他對他的理論以及邏輯提出更詳細的解釋。此時會發生一件有趣的事情,當對方越解釋時,他會發現他的方法會跟他內心的邏輯相抵觸,於是會越講越心虛。而此時你在對方心裡埋下的種子便會逐漸長芽,開始佔據對方心理。良好的溝通(說服)就此產生。
信念與韌性
「持續並堅持去做你所恐懼的事物,這是你克服恐懼最快且最正確的方法。」
研究顯示,當女性於小時候被告知數理能力比較差的時候,相較於沒有被告知的群體,其數理能力將顯著的比較差。這件事告訴我們信念有多麽強大,在理應沒有顯著差別的能力上,光是被灌輸這樣的想法就能改變實際的結果。那我們該怎麼做呢?
最近剛上映的F1電影,裡頭主角之一的JP經常性地被外界雜音所影響。但是其實要成為一位F1賽車手,你自己在場上跟場下的努力才是你最真實的自己。不論有沒有觀眾,你也要完成那最後一分鐘的訓練,不論有沒有人在看你,你也要努力多做那一下深蹲。成就你的不會是別人,而是如何努力的自己,要成功,第一步就是要排除外界的雜音。
排除了以後,你要相信自己做得到。不斷告訴自己金魚腦、很廢,只會讓你真的變得很笨、很廢。有了信念、才會有想努力的動力,這樣的循環才會讓你的信念更加強大。就好像已故傳奇NBA球星Kobe Bryant一樣,唯有相信自己下一球一定會進,他才真的有機會進,不然你永遠不敢出手。
團隊的組成
「團隊最忌諱的事情是,一顆老鼠屎壞了一鍋粥。」
今年NBA季中最令人訝異的新聞莫過於獨行俠隊的Luka Doncic被交易到湖人隊。這就像巔峰時期的梅西或現在的大谷翔平被球隊賣掉一樣令人匪夷所思。但獨行俠隊總管Nico卻宣稱他是對的,Luka並不在他建隊的板塊裡,原因是因為理念(體態)不合。儘管獨行俠或湖人最終都沒獲得今年總冠軍,但他的這波操作確實令人深思。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遇過那種在公司或團隊裡的「當紅炸子雞」,他做事能力好、老闆看得見,公司各種大小活動都能看到他的影子。但這種人可能默默地破壞了公司的文化,他的表現優異,但團隊成績不佳,或者只要有他的出現,其他同事就會經常性的噤聲。這樣的結果會像瘟疫一樣,一開始沒什麼問題,久了會發現同事陸陸續續離職,也招募不到新人,最後就連「當紅炸子雞」本人也離職了。
這件事其實是所有老闆目前最需要學習的作業,要用對的人並裁去不適任的人選。
我喜歡作者提到的一個想法,許多新創企業的執行長,野心勃勃,有很多優秀的點子,但都想要自己去完成它。這基本上是一個不可能的任務。這些人應該要抱持著這世界上一定有比自己更聰明、更適任的人選去做某件事。因此他要做的是,找到對的人去幫他完成他要達到的事情。此時他也要同時「裁去」他本人親力親為的職務,專心地將點子的完成性提高。學會運用正確人選並拋棄不適合的人,是組成完美團隊最重要的條件。
將技能用在期望值最高的地方
你是否想過為何你明明在某個專業領域已經非常厲害了,但得到的回報卻遠低於你所期望的呢?除了自視甚高的原因之外,有沒有可能你只是把你的技能用在錯誤的產業了呢?
試想,經濟學最基本的供需法則,假設你是一個很會寫程式的工程師,想要在科技業一展長才,結果發現履歷一丟出去,全部都是跟你一樣,甚至比你有經驗的工程師有幾百幾千個,在這個供大於求的市場裡,你的價值會直接消失。但是當你把你的專業用在傳產時,你會發現這裡沒有什麼工程師要跟你競爭,你的價值在傳產會被凸顯出來,你所期望的回報或許就會出現。
這想法真的很有趣,也是我在閱讀這本書之前沒有想過的。我們可能人人都想要進Meta、Google、Apple,但有沒有想過自己的技能在那些產業裡是不是他們所需要的,你能不能發展你的專業?不過這件事還是回到第一段在講的五個桶子,除了觀察產業的需求,不斷填滿自己的知識與技能桶子才是通往成功最不會出錯的投資。
健康
最後想請你想一下你人生當中最在乎的東西是什麼?是好好照顧你最愛的家人?是努力工作改變這個世界?
這一段其實就是一個老調重彈,但我覺得卻是最重要的事情。
沒有健康的身體,你想照顧的家人要反過來照顧你。
沒有健康的身體,你想改變的世界會在你面前崩壞。
上述你所在乎的事情,在沒有健康的身體都將失去意義。
閱讀完「執行長日記」的心得,2025/06/29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