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盡頭的咖啡館
世界盡頭的咖啡館
這一生,我為何而存在?
作者:John Strelecky
推薦指數:☆☆☆☆
我們每天工作8小時,卻只有4小時自己的時間,每週工作5天,卻只有2天的時間休息,這樣的生活是我們從小夢想的嗎?
角度、角度、角度
「有時候,換個角度看事情會對我們更有幫助。」
這本書是一篇短小說,用故事的方式講述人存在的意義。而我今天則想分享其中一些值得大家思考的事情,其中第一點就是角度。故事裡主角John誤打誤撞的到了一家咖啡館,雖說當下是深夜時段,但他想要點一份早餐時段才有供應的香蕉大黃派。本以為會被店員拒絕的他卻得到這樣的回覆:「午餐時段已經過了,現在反而更接近早餐時段。有時候換個角度看事情是很有用的喔!」
換個角度是件很難的事情,所以接下來我們來討論最近Threads上有一篇關於信義區跑團的文章,該事件目前鬧得沸沸揚揚,而文章內容跟爭議點大概如下:
1. 晚上的信義區(這裡指A4到A19的百貨戰區)行人很多,舉辦跑團,然後一群人在那裡辦social run是否恰當?
2. 該跑團的某位跑者在跑步過程當中撞到路人,被撞到當下非常痛,但該跑者逕自揚長而去,並未做出任何回應。
我身為會參加跑團或獨自在信義區跑步的居民,就很想了解網友們會怎麼想,整理了一下得到的內容大致如下:
1. 會參加這種social run的,男的一定要裸上身、女的一定要露奶,講好聽是約跑,但實際上根本是約砲。
2. 跑步本應是一個人的活動,會參加這種跑團的人根本不知道在想什麼。
3. 要跑步是不會去河濱或者操場跑步嗎?
講到這邊,你是否心裡也非常贊同這些人的說法呢?還是其實只是這些人所用的角度講述的事情跟你比較雷同?每個人跑步所追求的本來就不一樣,對於那些不跑步的人來說就更無法理解了。信義區說穿了本來就是一個公共空間,除了跑團,我們也常看到一群在那邊拍攝跳舞的人,更不用說晚一點要去夜店嗨的「群眾」,這就是信義區的魅力。
源自連結
我想,這件事真的比較具有爭議的只有很大力撞到人卻完全沒有致意行爲。至於人家跑步的目的、地點什麼的,假想你是某公司的行銷長,你會想要在根本沒有人看得到的地方宣傳你家的產品?還是要在人聲鼎沸的信義區呢?事情的角度都是你自己定義的。
源自連結
工作、工作、工作
「我正在錯過自己的人生,把時間浪費在一個我並不在乎的工作上,買些不是真心喜歡的東西來補償自己。」
主角John 30幾歲(跟我有夠像),覺得生活毫無意義,每天都被工作壓得喘不過氣。當他在咖啡館與店員聊工作時,他們聊到工作的目的及意義,而這也是我很有感觸的一段。
馬雲曾說,員工會離職不外乎兩個原因:「錢,沒給到位 ; 心,委屈了。」
源自連結
工作了幾年以後,我到現在都還在想我工作的目的是什麼。從剛入社會覺得要有理想抱負野心做一些自己喜歡的,薪水什麼的就也不是那麼在乎。到三四年以後覺得工作了無生趣,職場就是這樣沒有什麼變化,覺得工作無聊透頂。到現在覺得金錢至上,賺的錢越多,等於獲得更多的遮羞費?
我在過去的經驗裡也常聽到一些協理、總監無意講出的一些話像是「至少我曾做過什麼是對社會有益的」。即使做到了那個位置,大家也都還是在為了工作的意義是什麼而掙扎。於是小時候的夢想、長大後追尋的真理,被無窮無盡的工作給淹沒了。換來的是無止境的消費慾望。
我們為什麼要住豪宅、開跑車?因為我們辛苦工作,必須犒賞一下自己。我們為什麼要穿名牌、背精品?因為工作壓力太大,必須適時的釋放壓力。我很喜歡書裡稱這種現象為一個「惡性循環」,賺得越多、無力感越大、買得越多,於是就得賺更多。
源自連結
為了要解決這個惡性循環,我們要做的就是找出自己「存在的意義」。
你為什麼在這裡?
「人不能只是邁出第一步,然後就在原地等答案。如果真的想知道自己為何而存在,就要自己找出答案。」
整篇故事基本上都圍繞著「存在的意義」所寫,所有的問題也都可以在找到存在的意義之後獲得解答。但找到存在的意義沒有你我想的那麼簡單。
我覺得講存在的意義有點高深,因此我想要先從大家可能比較好理解的「目標」說起。先說結論,即使是目標我也都覺得好困難。
面試時很常出現的一題是,請問你的短、中、長期目標是什麼?因為現在AI非常發達,加上本人面試經驗算豐富?那套公式我基本上可以根據職缺跟公司的不同,稍作修改就可以回答得還行。但其實本質上,我不是非常確定我的目標是什麼。
源自連結
由於即將要背房貸的我,在常人眼裡,我的短期目標絕對是要賺更多錢,將來才不會被房貸壓得喘不過氣。但錢這種東西在我心裡一直都不是我覺得是可以成為「目標」的東西。它比較像是附屬品,你要做對你有意義的事情,錢才會自然而然進來,而不是要以賺錢為目標,賺取更多的錢。
這種抽象的概念我到現在還在摸索,但這其實可以繞回我一開始提到的每天以及每週的工時,若是我們就是要花那麼多時間工作,為什麼不去做自己喜歡的(或覺得有意義的)工作呢?要是你做的是自己喜歡的工作,你還會需要因為無力感越大所產生的消費嗎?
然而要找到這樣的工作(事物),其實要靠你不斷地嘗試新事物,直到你找到了為止。我最近剛看了Chris Hemsworth的挑戰極限紀錄片,其中第二季第一集講述了他去學習打鼓然後在短短幾個月內登上Ed Sheeran演唱會表演的過程。就像影集裡講的一樣,學習新事物可以幫助你活化大腦,但我覺得更重要的一點是,它能幫助你更了解自己。於是當你知道了更多自己喜歡或不喜歡什麼以後,你才會真正地發覺自己「存在的意義」。
源自連結
閱讀完「世界盡頭的咖啡館」的心得,2025/8/17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