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0月, 2023的文章

[心得分享] 失蹤的加密貨幣女王

圖片
  失蹤的加密貨幣女王 揭秘史上最大的加密貨幣騙局,他如何利用人性的致富心態,詐騙40億美金,並消失無蹤 作者 :Jamie Bartlett 推薦指數 :⭐⭐ ⭐ ⭐ ☆ 前言 加密貨幣在近幾年一直都是屬於很神秘的東西,你可以從親朋好友、新聞媒體或者是社群平台多多少少得到一些資訊,但實際上它是怎麼運作的卻常常一知半解。最常聽到的可能是比特幣,它是由一名化名為中本聰的天才所創造出來的東西,其原理就是,「定額」的比特幣會在一定的時間內被慢慢挖出來,而這些比特幣的交易全都是建在一塊塊的區塊鏈上,透過加密的設計,這些區塊鏈公開透明,但又非常難追溯。重點就是定額與區塊鏈,定額的概念讓很多覺得政府一天到晚加印鈔票的人覺得比特幣不會受到操弄,而是由自由的市場去為其定價。區塊鏈則公開透明但又不易追溯,深受很多需要跨國交易(含洗錢)的人喜愛。但這些東西卻依舊讓人覺得很神秘,因為講了這麼多,大部分的人(包含我)都還是不懂區塊鏈的原理,但卻又會被身邊少數因為比特幣賺了一波的人給吸引。 這本書就是建立在這樣的基礎上去講述「維卡幣」的興衰,以及茹雅.伊格納托娃是如何利用人性去執行史上最大的龐氏騙局。故事內容我覺得很精彩,但翻譯的流暢度以及錯字實在太多導致閱讀品質受到影響,或許哪天會再去找原文的來唸一遍看看? 圖片源自 連結 貨幣 在談加密貨幣之前就一定要來講講貨幣這個東西,在現代金屬貨幣出現之前,人類會用以物易物的方式來做物質上的交換,但這方式會有很多限制,因此慢慢地出現可以流通在市場上的公定物質來當作交易的媒介。而這些媒介一開始記載有的地方用貝殼、有的地方用寶石,但這些東西都各有其缺點而慢慢的被金屬取代。一直到現代社會,各國政府所發行的貨幣、紙鈔,逐漸被社會所認可,且價格會隨著市場的需求而有所浮動,且因為有政府的保證,消費者才會比較安心地認為他這張一千元紙鈔真的有一千元的價值,不然他就只是一張紙而已。 圖片源自 連結 比特幣的出現打破了這個僵局,不能隨意加印、所有交易自由且公開透明的特性讓傳統貨幣相形失色,相較於「只有」政府監督的情況,比特幣是受到「全部」有在使用的人監督,且不會受到許多金融法規的限制,使用起來更自由。但因為其運作的原理及特性,加上跟各國政府發行貨幣的原理又相違背,它像是一個極右的人所喜愛的物品,卻無法讓全世界的人都能輕鬆使用。「維卡幣」就是運用了這個原理,它號稱...

[心得分享] 40%的工作沒意義,為什麼還搶著做?

圖片
  40%的工作沒意義,為什麼還搶著做? 論狗屁工作的出現與勞動價值的再思 作者 :David Graeber 推薦指數 :⭐⭐ ⭐ ☆ ☆ 前言 AI風潮的出現讓許多人擔心自己工作將被大量機器人取代,回溯到工業革命時期,大量的工業化也引發許多勞工擔心未來是否不能再一展長才。工作在你我畢業之後佔據了我們1/3的時間,正常的台灣上班族一天要工作八小時,扣除掉睡眠、通勤、吃飯時間,我們跟家人相處、自我放鬆甚至是做白日夢的時間真的是所剩無幾,但為何我們還是要汲汲營營的工作呢?我被這本書的標題吸引,因為踏入社會之後的我對於工作這件事很反感,本來以為工作可以是讓自己變得更好,甚至講的浮誇點可以讓世界變得更好的事情,但事實是很多工作就是迎合、拍馬屁以及做出漂亮數據。我覺得這本書的論點滿深的,加上翻譯的問題,有些地方我看不太懂,但有些內容很有意思我想在這邊跟大家做一些簡單的分享。 圖片源自 連結 工作的意義與價值 「天下最嚴峻的酷刑,莫過於強迫某人做一件顯然無謂的事務。」希臘古代有一種酷刑是要你把一顆重石往上推到山頂,但石頭到了山頂之後就會回到另一頭的山下,於是受罰的人就要沒日沒夜地把石頭不斷推上山頂。這個刑罰除了勞力上的辛苦之外,最痛苦的莫過於這件事根本沒有意義,就好像你辛辛苦苦趕了三天的報告,結果被老闆隨意地回了一句「喔,這件事不用了」一樣,不爽的不是辛苦了三天,而是產出的東西一點意義都沒有。 圖片源自 連結 工作就是這樣的事,我們渴望從工作當中做出一點對社會有意義、對人生有所改變的事來獲得成就感。農業社會時我們種榖、放牧來餵飽自己的家人,甚至去交換一些物品,這個時期大部分的工作對個體而言都是有價值的,但隨著工業化、電腦化、自動化以後,這類工作的效率大大提高,但為何大家的工時反而更長,而且好像永遠忙不完?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想先問大家一件事,你覺得現今社會的僱傭合約買的是你的「生產力」還是「時間」?舉個例來說好了,你簽訂的合約應該是「做出新產品」還是「每週工作40小時」? 作者提出這個概念的時候我思考了一陣子,或許「做出新產品」才是僱傭的真正條件(當然會有時效性,譬如幾個月內要能做出新產品),相反的,時間不是你該販賣的東西,古時候只有「奴隸」才會把他的時間賣給奴隸主,奴隸的任何時刻都要聽從主人的指示,現在的僱傭關係就有點變相地成為這樣情況,雇主要求你八小時都要聽他所下...

[心得分享] 別把你的錢留到死 - 理財觀念的文化衝擊

圖片
別把你的錢留到死 懂得花錢,是最好的投資 作者 :Bill Perkins 推薦指數 :⭐⭐ ⭐ ⭐ ☆ 前言 這本應該是近期跟理財觀念有關非常火紅的書籍,其標題也非常的吸睛,當然我稍微翻過一下之後也覺得作者的想法其實跟現在傳統觀念有滿大的衝擊,但我覺得與其說是完全反其道而行,不如說作者希望人生能有一個更適中的做法,因為不論東西方的文化,現在大家倡導的是要為退休後的生活存大量的錢才能避免各種如疾病、意外造成的大量花費而產生如破產的狀況發生。就好像作者開頭提到的伊索寓言:「螞蟻汲汲營營的在夏天存糧讓自己在冬天不會餓死,但蟋蟀因為在夏天玩耍過頭而在冬天餓死」,我們沒人想當蟋蟀,「但我們也不想當一生都在汲汲營營的螞蟻」,沒有體驗的人生稱不上是人生。 圖片源自 連結 人生是什麼? 這個問題我相信不只我,所有的人對於人生是什麼都一直有問號在,而且每個時間點對於人生的想法又會不一樣,而我非常喜歡作者的解釋,人生是你所有體驗的總和,不論是你賺錢養家、通勤上班或者是出國旅遊在家耍廢看電視都是一種體驗,而這些零零總總的體驗成就了你的人生。我們不希望自己像螞蟻一樣在死前回想自己一生時才在想:「我到底在幹嘛?為什麼我耗掉這麼多時間?」因此與其到時候才在後悔,不如在適當的時機花適當的錢來創造美好的人生體驗會比你死前才去做這件事來的好,為什麼呢?因為你的健康是不會等你的。 圖片源自 連結 健康真的非常重要 我在2021年時患了一種疾病叫格林巴利症候群(GBS),它是一種自體免疫細胞攻打神經細胞的病,患者一開始只會察覺自己從手指跟腳趾開始有點無力,接著這種無力感會慢慢往身體中央前進,嚴重的到了心臟就會死亡。治癒方式目前醫學只有記載兩種方式可以有效降低嚴重性,一種是把自己全身的血換過一次,一種是注射免疫蛋白,但不管哪一種方式這種病還是要靠自己好。我很幸運的這種無力感只蔓延到我的關節處,雖然我大約有半年的時間不論是站立或者洗澡等這種日常行為都無法自行完成,但至少我現在唯一的後遺症是左手手指比較無力而已,其餘都恢復正常。 圖片源自 連結 講這個故事就是想跟大家分享健康是不等人的,儲蓄是一種美德沒錯,但不斷延遲享樂到最後就無法從體驗當中獲得同等的快樂。舉例來說,30歲的你或許可以連續玩個五天四夜每天滿滿行程的旅遊,但60歲的你可能第一天就只想躺在飯店,這就是健康所帶來的結果。因此在自己健康還允許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