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5月, 2024的文章

[心得分享] 思考更敏捷,說話更機智

圖片
  思考更敏捷,說話更機智 閒聊、提案、面試、社群發文全適用,不怯場、不慌亂又能脫穎而出的即興應對能力 作者 :Matthew Abrahams 推薦指數 : ☆☆ ☆ ☆ 三句話的總結 這次寫這篇心得因為看了一位Youtuber加上受到一些朋友的影響,我決定做一些不一樣的改變。因此,在前言的部分,我打算用「三句話」來總結這整本書。 連結 1. 冷靜面對遇到的問題並且傾聽對方想要表達的意見 2. 講話要有架構,內容要三分在對方身上、一分在自身與對方的連結 3. 即時應對不能趕鴨子上架,唯有不斷練習才能更加進步 這本書如何改變我? 我是一位不太喜歡社交的人,熟識的朋友還算能侃侃而談,但參與那些點頭之交或者是平常講不到幾句話的人的社交場合時,我往往都會尷尬沈默不知道要講些什麼。我自己覺得這本書前半段的部分可以當成一個概念性的文章來閱讀,就好像要冷靜面對壓力、傾聽對方需求等等的,都算是有效溝通的基礎,而之後談到的介紹對話架構以及他提到的例子是我覺得這本書的精華。就好像面試一樣,與人談話若希望其對雙方都有效益、或者不想要尷尬的沈默以對,有效地練習使用架構來回話是一個值得下功夫的事情。因此我在這邊想要介紹一下其中他提到的三個架構,並轉換成在我的平常生活對話的話可能會是怎樣的例子。 圖片源自 連結 什麼-為什麼-怎麼辦 這是作者認為應用範圍最廣的談話架構,先簡單介紹一下主題(什麼),再來講解這個主題的重要性(為什麼),最後再談一下實際之後的行動方案(怎麼辦)。 舉個例子來說好了:國外同事在開會時開頭問你「How are you today?」,你還記得你都會回什麼嗎?「Fine, thanks and you?」,「Great.」。接著就是一片安靜,然後才會有人在開頭說明今天會議要討論的主題。現在就讓我用這個架構來試著回一下這個問題:「很好啊,台北今天的天氣很好,感覺同事們心情都不錯。」(什麼),「但是這天氣其實跟我們等等要談的主題相反,我們這個月的業績目標可能會有一點問題。」(為什麼),「但我們有一些想法想跟你談談,希望這個方案能幫助我們由陰轉晴,成功達成目標。」(怎麼辦)。上面的例子或許還不夠圓滑,但畢竟我也還在學習當中,我的想法是至少比較不會那麼尷尬了。 圖片源自 連結 問題-解決方案-優勢 這一個架構作者假想的狀態是提案時可以用的,而我覺得它可以實際運用在像面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