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價跟你想的不一樣
物價跟你想的不一樣 從日常出發,東大教授帶你揭開物價波動的秘密,透過物價看見經濟的真實全貌 作者 :渡邊努 推薦指數 : ☆☆ ☆ ☆ 當你預期你的投資標的會帶來豐富利潤時,怎可假定其他東西不會漲價呢? 物價到底是什麼? 當你去麥當勞時發現以前99元的超值全餐全部消失,或者你去7-11想買個49元超值組合也不見的時候,你感受到了「咦?物價又漲了喔?」嗎?各位有在關心經濟指數的讀者一定對CPI(消費者物價指數)不陌生,這個指數在各個國家的計算方式不全然相同,但大致上就是政府從幾千萬種民生消費品挑選出代表性的幾百種並計算它們的平均價格所得出來的指數,因此可說它跟物價是有很直接的關係。但其實物價是個很奇妙的平衡,本書作者用「蚊柱」來描述物價的波動,單一商品的價格就像蚊子本身,而物價總體就是蚊柱,蚊子本身可能會因為各種因素跑來跑去,但蚊柱整體並不受影響,唯有蚊柱整體同一時間向某方向移動時,物價才真的受到影響。 圖片源自 連結 舉例來說,當你發現麥當勞的漲價讓你吃不消時,你發現你家附近的速食餐廳正在進行特價促銷,此時你會轉而購買這家餐廳的餐點。漲價的麥當勞就像往蚊柱一端衝刺的蚊子,但你家附近的餐廳卻是另一隻往另一端衝刺的蚊子,兩者在蚊柱之間有明顯的移動,但對蚊柱整體並沒有影響,只有當你家餐廳發現它促銷帶來的成本太大而跟著麥當勞漲價或者麥當勞發現它漲價之後客人都跑了也開始跟著大促銷,物價才會有所移動。此時你感受到的通膨或通縮才是實實在在發生的現象。 貨幣以及價格代表的意義 在講通膨之前,「價格」對你是指什麼?稍早很夯的周杰倫演唱會門票對有些人來說值好幾十萬,但對有些人來說一毛不值,在「貨幣」出現之前,交易是用以物易物的方式進行,也就是看商品的吸引力。貨幣的出現改變了人們的交易方式,但對消費者來說,只是變成了貨幣的吸引力跟商品的吸引力。然而貨幣的吸引力本身比較複雜,單一商品的吸引力很主觀直覺,但貨幣是「所有商品」吸引力的總和,這個總和很難衡量,但這也是為何貨幣這麼富有魅力的原因。 圖片源自 連結 那貨幣的吸引力是基於什麼樣的基準來維持它的價值呢?發行貨幣的中央銀行,在早期會使以金本位制、也就是持有黃金數,來替它發行的貨幣掛保證。隨著時代的演進,現在中央銀行會用許多政府的公債來擔保其價值。但公債也只是政府跟中央銀行借錢的債券,政府又是如何擔保這些債券不會變成廢紙一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