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變成自己想望的大人

圖片
  變成自己想望的大人 侯文詠的成長四部曲-實現自己 作者 : 侯文詠 推薦指數 : ☆☆ ☆ ☆ ☆ 口水可以是浪漫的,也可以是噁心的,同樣的結果用不同的角度去看事情會有完全不一樣的詮釋。 努力 vs. 好玩 「努力寫的作文,得到平庸的分數。但好玩的作文卻受到歡迎、得到收入。」 侯文詠,醫學系畢業,卻踏上了作家一途走到現在。我必須承認我在閱讀這本書之前對他的了解甚少,甚至「白色巨塔」是他寫的都不知道,但對於他在這本書裡講的東西卻都有非常深的感觸。 身為在台灣長大的小孩,從小我們都被教育要對國英數自社樣樣精通,學校教你什麼就要好好學什麼,「努力」去學這些東西絕對不會有錯。於是你拿到了第一名、考上了台大、醫學系,慢慢的變成了別人眼中的成功人士,感覺一路順遂。侯文詠就是這樣一路成為了麻醉科醫師,感覺人生的道路會往哪走都很明白了,但他心裡一直放不下他對寫作感覺「好玩」的熱愛。 源自 連結 故事回到他高中寫作文,所謂的「努力」在臺灣教育制度底下是有一套公式的。一篇「好」的作文要能破題且具備起承轉合的結構,才是公認的好的作文。他發現,寫這樣的作文不好玩,大家寫的都很像,拿到的分數也都大同小異,為何不能隨心所欲,按照自己想寫的方式寫稿呢?長大了以後發現,那些隨心所欲所寫的卻成為了家喻戶曉的小說,還從中得到了收入。這樣的結果是在說明是「努力」不對?還是「好玩」比較重要呢? 畫靶射紅心 vs. 攀岩找支撐 「眼前是人類歷史上、變遷最激烈的時代之一。假如這些新科技在被創造出來以前,根本沒在歷史上出現過,就算箭射得又準又遠,但如果連靶心都不知道在哪裡,成功之路到底在哪裡呢?」 前面談到的努力從某種角度來看就是在畫靶射紅心,你要把這個那個念好,考上醫學系、電機系,成為醫師、工程師、將來才會出人頭地。結果現在一堆因為好玩拍攝影片成為youtuber的人、因為喜歡打LOL而成為職業電競選手的人,你會說他們不成功嘛? 源自 連結 侯文詠就是這樣,當上了醫師以後發覺這不是他要的,於是邊當醫師、邊抽空寫作、演講,說他是台灣最早期的斜槓工作者之一絕對不為過。但他寫作、演講也不是「為了」要成為作家,單純是他想培養這樣的能力。而這樣的過程就比較像攀岩,你不知道你會怎麼到達頂點,但你要一步步找支撐點來支撐你抵達頂點。 源自 連結 就我來看,面對現在多變的社會,這就好像你必須具備最強大的適應力。任何...

致富的心魔

圖片
  致富的心魔 金錢、成功與自我懷疑的致富人生 作者 : Andrew Wilkinson 推薦指數 : ☆☆ ☆ ☆ 每個人都想成為有錢人,但成為有錢人的路上永遠都會有比你更富有的人,這樣你要如何定義你所謂的有錢人呢? 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 「我雖然在做濃縮咖啡,但我其實想成為喝咖啡的人」 作者從小生長在需時時為錢所煩惱的家庭,父母因價值觀不同而經常因開銷起爭執,為此他決定以後一定不要因為相同的事情而和他的家人起口角。初入社會的他做了各種工作,其中一份工作是在一間咖啡廳當咖啡師幫忙別人泡咖啡。經過了些許時間,他偶然聽到一組客人在討論跟網頁設計有關的話題,並不小心聽到他們製作一個網頁可獲得的報酬。他主動上去攀談,並對於這件事感到極大的興趣。 首先,那組客人能隨意運用自己的時間上下班,這也是為何他們在該時間點能在咖啡廳喝咖啡。 再者,他們的報酬是作者當咖啡師年薪的好幾倍,這樣的報酬才能幫助他早日達到目標。 最後,他雖然喜歡咖啡,也不排斥當咖啡師,但他發現他其實想要當的是坐在那喝咖啡的人。 我看到這一段的時候腦中就在想,「我是想賣賓士,還是我是想開賓士?」、「我是想賣Nike,還是我想擁有許多雙球鞋?」。在找尋工作的過程當中,品牌經常會是我在意的點之一,但仔細思考以後,品牌不過是錦上添花的東西。你的工作目標應著重在你想做什麼樣的事,好比創業、供應鏈管理、業務銷售等等,而非品牌、產品本身。因為你很有可能只是想要擁有它而非銷售它。 淺談創業與經營 「即使是一家由十二歲孩子經營的公司,它在本質上也是在幫別人解決問題。」 開始經營並創辦網頁設計公司的作者對於創辦公司有一些獨特的作法。 首先,他會找懶人來做困難的工作,因為懶人會找到簡單的方法完成工作。一般來說,我們可能會認為要找聰明人做困難的事,但聰明人可能不屑做這個做那個,反之懶人會想盡辦法讓事情輕鬆點,因此找到簡單的解法完成工作。 再來比起按照原有目標提出要求,他情願用獅子大開口的方式來詢問對方。舉例來說,你今年目標加薪10%,於是你按照目標跟主管提出需求,此時對方只會根據10%來跟你討價還價。但要是你提出個我要加薪30%,主管可能覺得你瘋了,但他手頭預算可能可以加你15%,於是他幫你加了15%,比你原本預期的高5%,是否成效更好?這樣做所抱持的想法是「問問無妨」,而我更喜歡的說法是「會吵的孩子有糖吃」。 最後是「總...

執行長日記

圖片
  執行長日記 關於事業與人生的33條法則 作者 : Steven Bartlett 推薦指數 : ☆☆ ☆ ☆ ☆ 你所在乎的所有事情,包含家人、工作、財富、名聲,在沒有健康的身體時,全部都將失去意義。 投資自己永遠是最佳的選擇 「與創業致富相比,回到非洲挽救生命是否是一種更崇高的追求?」 你是否曾在面臨職涯選擇時不知道自己該選擇錢多但跟你想做的事不太一樣還是錢少但跟你想解決的問題直接相關呢?作者在他職涯早期時就這問題請教了他當時聽講的講者,他得到了這樣的回答:「只有先照顧好自己,才能幫助別人。」這句話作者在經過十幾年之後有了非常深刻的體悟。 人們想要發揮影響力改變事情、解決問題,必須填滿五個桶子。這五個桶子分別是: 1. 知識:我們從小在學校學習的,一直到出社會工作先碰到的,都是要先學會最基本的知識。 2. 技能:知識學會了以後就要將它應用在生活當中,而這就會成為你的技能。 3. 人脈:當你運用你的技能創造價值時,其他人會看到、也會有一起合作的可能,於是你多了各種的人脈。 4. 資源:有了人脈以後,各種資源包含金錢會開始從不同管道進來。 5. 名聲:於是最後,你的個人品牌就會因此而變得響亮,名聲隨之水漲船高。 這五個桶子基本上由1到5逐步填滿會是最好的投資策略,尤其是知識跟技能,這兩個是別人永遠拿不走的。人脈會來來回回、資源會有用完的一天、名聲不一定永遠是好的,唯有填滿知識與技能兩個桶子,後面的桶子才會自然而然也被跟著填滿。 溝通 「良好的溝通能強化彼此關係,因為這些溝通是針對共同目標所討論的,不健康的溝通會破壞彼此關係,因為這些溝通是針對彼此的論點。」 每當與人溝通或者是在開會的時候與他人意見不合時,請問你會怎麼處理?開頭回應的往往會是,「我不同意」或者「你錯了」等字眼。但這樣的回應其實只會讓兩人毫無交集,並在取得共識上有極大的障礙。 與其做出這樣的回應,不如先在共同目標上取得對方的認同,讓他知道我們在努力的方向是一致的。有了交集以後,對方一定會開始告訴你他的方法才是最佳解,問題只是你們雙方的過程不一樣。此時你內心裡的小惡魔一定會不斷告訴你,趕快回嘴、否決甚至嗆他,但這麼做只會讓你們回到原先的起點。你要做的反而是告訴他你的方法所能帶來的好處以及便利性,在對方心裡埋下你點子所帶來的優點。 當對方持續不斷輸出時,你要在此時壓抑自己繼續講解的衝動,反問對方,...

車輛霸權

圖片
  車輛霸權 揭露不公平的汽車社會成本、走向安全與正義的交通革命 作者 : 上岡直見 推薦指數 : ☆☆ ☆ ☆ 汽車就如同資本主義的產物,是自由的象徵、金錢的產物,用社會外部成本來探討它就顯得根本不重要。 行人地獄 「1873年由日本司法省頒布的法令,『駕馬車在窄巷中奔馳者』以及『欠缺顧慮的疾駛馬車以致驚擾行人者』條款可見,在當時即使只是對行人造成驚嚇,也會被視為犯罪。」 時光飛逝到現在,相較於馬車可能頂多時速30-40公里,現在隨便一台燃油車0-100公里只需要幾秒,而這樣的強力動力隨時都能造成生命的危害。 除了動力,人類的文化、習慣、甚至於法條也都有明顯的變化。本書大多拿日本交通為例,批判也大多在講述日本(但我覺得日本大致上完勝台灣),但因我人生大都在台灣度過,所以以下講述的大都會以台灣為主。 相較於開頭法條對行人的至高保護,小時候我們都被教導「馬路如虎口」、「過馬路要先左看再又看再左看」。藉由教育行人該怎麼做來宣導交通安全,駕駛汽車的反而成了至高無上的存在。即使現在政府或行人意識稍微抬頭了,駕駛仍然只被教育要「禮讓」行人,而不是用更強烈、更基本的用語來強制並保護行人在道路上的權益。 除此之外,台灣人的通勤習慣也非常特別。即使短短300公尺也要騎機車過去,縱使目的地沒有合法的停車格,我併排或違停一下就好。這種習慣會造成兩個較明顯的問題,第一是即使距離再短也要駕駛汽機車會造成整體交通運輸距離的母體變大,母體變大但機率維持一樣的情況底下,絕對數值的交通案件就會變大。第二是道路違規,看似相對無害的併排或違停,除了會造成交通壅塞,還會因為產生更多的換道而提升車禍發生的比例。 圖片源自 連結 最後我們來講文化,台灣深受日美文化的感染,因此在道路設計上也多有參考這兩個先進國家。先講優點,台北捷運真的非常強大,乾淨準點不談,路網也涵蓋越來越多地區,稱得上是台灣的驕傲。但道路設計就可笑至極,無敵多的道路死角、半路殺出的分隔島,參考的主要是美國的道路設計,但台灣的地理限制根本不適合拿美國當例子。比起以車為主的通行,台灣更要以行人為主,主因是人口密度高,人人一台車進城的情況不只會造成交通大混亂,停車格的數量也會是大問題。 圖片源自 連結 台灣會被稱為行人地獄真的是因為各種原因組合造成的結果,最近雖然開始有些許的改善,但我們還能夠多做些什麼來改善這樣的環境呢? 從地獄變天堂...

把喜歡的東西變成錢

圖片
  把喜歡的東西變成錢 從無到有,套現400億,日本炒鞋天王的買賣之道 作者 : 本明秀文 推薦指數 : ☆☆ ☆ ☆ ☆ 如果不是用自己所賺到的錢、靠自己的力量過活,那就稱不上真正的「自由」。 跳蚤市場到二級市場球鞋專賣店 「不可能只靠市場主流商品一直買賣下去,如果買賣都只先考慮績效,一但不夠『好玩』,東西是不會賣的。」 黃牛票、炒價球鞋、各式各樣價格不斷被哄抬的精品、包包,市場上永遠不乏這些可以靠賺取價差來獲利的二級商品。作者本明秀文在美國上課跟打工時先是發現許多在美國1元以下沒人要的古著、若是轉到日本跳蚤市場進行販售,每一件都能獲取不錯的利潤。這種因文化不同、導致價值不同的結果讓他看到了這中間很大的商機。 跳蚤市場文化在1995年左右在日本有著非常大的市場,台灣那時候如天母也深受影響,每天下午之後就擠滿了跳蚤市場的老闆跟人潮想從中挖到一些寶物。然而衣物仍是跳蚤市場裡的紅海,要突破重圍是很困難的,但作者某次因為一位客人對他「腳上」穿的球鞋很感興趣並出了高價向其購買而開啟了要平行輸入球鞋的點子。 圖片源自 連結 平行輸入很重要的一點是要了解市場想要的是什麼,而當時在日本流行的是一款叫AIR MAX 95的NIKE球鞋。該款球鞋在美國有的是庫存,加上作者曾短暫在貿易公司學會了所有貿易相關的知識如L/C、CIF、Bill of Lading等等,以及他建立的人脈,他總是能很快的大量進貨並確保貨架總是有他要的鞋款。隨著口耳相傳的效果,作者在裏原宿開的店業績一路長紅。他明白,消費者來到他的店就是要看到一些不一樣的鞋款,是日本不常見的,時常讓貨架「好玩」造就了這樣的結果。 圖片源自 連結 球鞋文化 「賣的不是鞋,是文化商品。」 走進球鞋店時,琳瑯滿目的款式映入眼簾,低筒、高筒、鞋面是麂皮還是布鞋、有沒有GORETEX防水?中底材質是一般泡綿還是採用最新的科技?大底要走抓地力強的馬牌輪胎底還是要走輕量的追求速度?鞋子要不要聯名?要找誰穿?它背後的故事是什麼?這就是現在運動品牌在製造一雙鞋子時要想的事情,而Nike身為當時運動品牌的霸主自然而然也注意到作者開的店的影響力,為何他總是知道消費者要什麼鞋?於是便和作者討論Nike授權經銷的合作。 身為平行輸入二級市場老闆的本明秀文嗅到了日本球鞋文化即將更大規模的爆發,他當然不會放過這樣的機會。談經銷之餘更要談獨賣聯名款,at...

管他的!

圖片
  管他的! 愈在意愈不開心!停止被洗腦,活出瀟灑自在的快意人生 作者 : Mark Manson 推薦指數 : ☆☆ ☆ ☆ ☆ 你不會是世上唯一的特例,只有當你了解這個事實時,所有的痛苦才會促使你成長。 正向與面對跟你想的不一樣 「傳統的人生忠告與寶訓,其實是一種固著現象,一直圍繞你欠缺的東西與缺陷打轉。」 不知道在看這篇文章的你,小時候的夢想是什麼?我大約在20出頭時想說我一定要在30歲時年薪300萬,這樣在台灣才能過得輕鬆自在,也比較不需擔心吃飽、住哪的問題。隨著日期越來越近(甚至現在早就超過好幾歲了),這個想法離我還是有好大一段距離。此時的我有兩個選擇,保持正向,告訴自己一定能做到,早晚的問題而已;或者我可以認真地審視為什麼我到現在還沒做到,甚至想想這真的是我需要面對的問題嗎? 圖片源自 連結 過去兩年我一直被告知要保持正向,但事實是我越是強迫自己去那樣想,我越覺得自己離目標好遠。書裡提到德州有一句諺語「越小的狗,叫得越是大聲。」,有自信的人無需告訴自己要保持自信,就像有錢的人不用告訴人家老子很有錢。一個人越是用力追求快樂,越不容易快樂滿足。相反地,我們要做的是面對遭遇的問題,征服它,讓它成為你的墊腳石。就像明尼蘇達灰狼隊當家球星Anthony Edwards一樣,保持正向並不會讓他贏球,而是把他遇到的準名人堂球員Lebron、Curry擊敗,才能讓他獲得NBA年度總冠軍。 圖片源自 連結 篩選你在意的事情,別讓雜事佔據你的思緒 電視節目播著某個男明星跟女藝人偷情的故事,你感到噁心,並覺得這些人都該死。 走在路上你發現你很常光顧的一家餐廳貼上永久歇業的紙條,你感到非常的傷心。 這些事情時常發生在這個世界上,但它真的對你的人生有益處嗎?我之前閱讀的一本書叫「拒看新聞的生活藝術」,書裡內容大致上說現在快訊息氾濫,新聞都沒有價值可言,基本上都淪落為填塞式的無用資訊,建議大家完全不要看新聞,去做一些別的事來充實生活。我在看完那本書之後照辦了,頓時間生活少了很多雜訊像是高速公路上哪裡出車禍、哪個藝人出軌、哪位政治人物又跟誰在立法院打架。雖然依舊無法擺脫一些垃圾,但主動做這件事清空了我腦袋很多空間。 回到這本書,當你禮拜一上班打開電腦時看到上百封未讀信件,其中又有幾封你必須額外特別處理,你感到不舒服、想直接下班,請回過頭來想想你在意的是處理這些事?還是你在意怎...

幣漲無疑

圖片
  幣漲無疑 加密貨幣,一場史詩級騙局? 作者 : Zeke Faux 推薦指數 : ☆☆ ☆ ☆ 穩賺不賠的東西絕對都是騙人的,別讓貪婪的心蒙蔽了你的雙眼。 虛擬貨幣 「投資一定有風險,基金投資有賺有賠,申購前應詳閱公開說明書。」 從小看電視若看到基金投資的廣告一定對這句話很有印象,小時候還沒什麼感覺,只覺得一長串句子,為什麼電視裡的人要念那麼快,現在回過頭來看,這句話其實才是對所有人最重要的一句。回到本書內容,作者為虛擬貨幣的懷疑論者,他覺得虛擬貨幣沒有支撐且大部分貨幣的操作方式就像一場龐氏騙局,因此他就想深入了解為何市場上到處充斥的虛擬貨幣可以如此的氾濫且大漲又大跌。 圖片源自 連結 但在探討本書主角「泰達幣」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何謂虛擬貨幣? 最知名的虛擬貨幣為「比特幣」,據稱為一個或一群叫中本聰的人創造出來的,其基本概念是「一種純粹點到點的電子現金,可線上支付直接從一方發送到另一方,無需透過金融機構。」其中最吸引人的部分就是去中心化的概念,讓人感覺在交易上更簡單與自由。而整個交易過程跟架構大致如下, 1. 當有交易要產生(A要轉1枚比特幣給B),這筆交易會佈達給所有人,告訴大家他們要進行這樣的交易。 2. 所有人(稱之為礦工)會跑出來確認這筆交易,並解一道極難的數學題(挖礦),成功解題的人將確認這筆交易並寫到區塊上,並獲得少量的比特幣作為報酬,全部的區塊合在一起就是我們所謂的區塊鏈。 3. 比特幣的總量有其上限,且因為所有人都在監視並確認,因此可以避免盜竊或覆寫。 圖片源自 連結 這種獨特的性質馬上被喜愛自由市場交易的人士迷上,接踵而來的就是各種虛擬貨幣像狗狗幣之類的在市場上氾濫,每個人都想搭上這艘船成功致富。其中最令作者困惑的是一種叫「泰達幣」的「穩定幣」。穩定幣為虛擬貨幣的一種,但和比特幣不一樣的是,它宣稱每一枚貨幣的背後都有一美元的資產在支撐它的價值。比起沒有主流貨幣支撐的比特幣,它感覺起來相對較有保障一點。但種種跡象如公司設立所在的國家、一美元支撐的資產結構不透明都暗示這又是繼馬多夫之後下一個巨大的龐氏騙局。 線上遊戲、猴子圖片也能賺錢 我高中時有在玩一款當時很熱門的遊戲,楓之谷,由於當時真的滿瘋的,我在我的伺服器有進入滿前面的排名,也因此可以靠打一些寶賺取些許的新台幣。這種虛擬貨幣跟主流貨幣交易的事情最早應該發生在「天堂」時期,隨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