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成自己想望的大人
變成自己想望的大人
侯文詠的成長四部曲-實現自己
作者:侯文詠
推薦指數:☆☆☆☆☆
口水可以是浪漫的,也可以是噁心的,同樣的結果用不同的角度去看事情會有完全不一樣的詮釋。
努力 vs. 好玩
「努力寫的作文,得到平庸的分數。但好玩的作文卻受到歡迎、得到收入。」
侯文詠,醫學系畢業,卻踏上了作家一途走到現在。我必須承認我在閱讀這本書之前對他的了解甚少,甚至「白色巨塔」是他寫的都不知道,但對於他在這本書裡講的東西卻都有非常深的感觸。
身為在台灣長大的小孩,從小我們都被教育要對國英數自社樣樣精通,學校教你什麼就要好好學什麼,「努力」去學這些東西絕對不會有錯。於是你拿到了第一名、考上了台大、醫學系,慢慢的變成了別人眼中的成功人士,感覺一路順遂。侯文詠就是這樣一路成為了麻醉科醫師,感覺人生的道路會往哪走都很明白了,但他心裡一直放不下他對寫作感覺「好玩」的熱愛。
源自連結
故事回到他高中寫作文,所謂的「努力」在臺灣教育制度底下是有一套公式的。一篇「好」的作文要能破題且具備起承轉合的結構,才是公認的好的作文。他發現,寫這樣的作文不好玩,大家寫的都很像,拿到的分數也都大同小異,為何不能隨心所欲,按照自己想寫的方式寫稿呢?長大了以後發現,那些隨心所欲所寫的卻成為了家喻戶曉的小說,還從中得到了收入。這樣的結果是在說明是「努力」不對?還是「好玩」比較重要呢?
畫靶射紅心 vs. 攀岩找支撐
「眼前是人類歷史上、變遷最激烈的時代之一。假如這些新科技在被創造出來以前,根本沒在歷史上出現過,就算箭射得又準又遠,但如果連靶心都不知道在哪裡,成功之路到底在哪裡呢?」
前面談到的努力從某種角度來看就是在畫靶射紅心,你要把這個那個念好,考上醫學系、電機系,成為醫師、工程師、將來才會出人頭地。結果現在一堆因為好玩拍攝影片成為youtuber的人、因為喜歡打LOL而成為職業電競選手的人,你會說他們不成功嘛?
源自連結
侯文詠就是這樣,當上了醫師以後發覺這不是他要的,於是邊當醫師、邊抽空寫作、演講,說他是台灣最早期的斜槓工作者之一絕對不為過。但他寫作、演講也不是「為了」要成為作家,單純是他想培養這樣的能力。而這樣的過程就比較像攀岩,你不知道你會怎麼到達頂點,但你要一步步找支撐點來支撐你抵達頂點。
源自連結
就我來看,面對現在多變的社會,這就好像你必須具備最強大的適應力。任何技能對於未來的你可能都是有幫助的。賈伯斯在大學學習各種字體成為蘋果系統的美學基礎,侯文詠練習演講讓他在宣傳小說時更能得心應手,我朋友因為喜歡拍攝剪片、工作時被指派了這樣的工作,結果被老闆跟同事大力誇讚。與其讓別人限制你要學什麼,路要怎麼走,不如去探索自己想要什麼,然後認真學習這樣的技能。因為你永遠不會知道你喜歡的東西,何時會助你一臂之力。
術 vs. 道
「在真實的人生中,往往先有『術』之後才會出現『道』。」
在閱讀這一段的時候我沉思了許久,身為一個非常普通的上班族,每天上下班做例行性的工作,拿著吃不飽餓不死的薪水。休息或週末的時候跑跑步、讀讀書、寫寫心得。感覺我的人生已經安安穩穩,沒有什麼長進了。
但可怕的就是沒有什麼長進這部分,隨著經濟的變動、產業的調整,我現有的技能、經驗,可能一夕之間變得一文不值。看看那些科技大廠、傳統產業裁員的消息,要保有競爭力,我必須不斷的學習各種東西,而光是閱讀是絕對不夠的。
源自連結
於是這又帶到我所追求的「道」是什麼?人生已經過了30好幾了,我其實還是不知道我所追求的終極目標是什麼。對於這件事,身邊的親朋好友往往會給一些建議說你可以多多嘗試一些東西,培養一些興趣。而我的回應往往是可以嘗試個一兩次,但結果通常都是很篤定的說「我不喜歡」。
這樣的結果導致我不學無術,導致我沒有踏腳石讓我看到我的道。於是我開始接觸跑團、開始在工作上主動承接更多的工作,想藉由一些改變來多了解自己。短時間內或許看不到任何結果,但至少我經歷過了,也就不會後悔了。
人生的意義
「在有限的生命中,人與人相處,最重要的是什麼呢?當然是一起歡笑,感受到彼此的愛與情感。這樣想,真的假的、邏輯不邏輯的層次,就變成比較本質外的問題,不再是那麼重要,非得堅持不可的事情了。」
一個瞬間談到了人生意義。這一段也讓我感觸良多,尤其是上面那一段話。
侯文詠與他的兄弟姐妹在他母親晚年失智前期,因為母親是一位年輕時聰明伶俐的人,失智讓他常常忘記上一秒講過的事情,於是他們都必須再三地告訴母親才講過的話。這樣的結果導致他們會經常性的不耐煩,有時甚至會有情緒帶上來說「不是才講過嗎?」之類的話語。但有一天他爸語重心長得跟他們說:「你媽老了,學不來了」。他們才恍然大悟,他們會不耐煩是因為他們無法接受曾經聰明伶俐的母親變成現在這個樣子。母親已經不是他們「期待」應有的樣子了。
於是前幾天我在跟同事聊天的過程當中發現我同事會餵人類食物給他們家那隻比較老的狗狗。我非常訝異,因為他是懂狗狗不能吃人食的人,所以我就很驚訝地問為何這樣?他就說:「他都老了,此時讓他開心比較重要吧?」
源自連結
我岳父母家有一隻馬爾濟斯,現在12歲,以狗的年齡算老狗狗了。我跟我老婆一直都知道我岳父母都會餵一些人食,有一次甚至被我們抓到我岳父直接餵一整盤的炒飯給他吃。我本來也都在想說為了狗狗好,這種行為非常不可取,但最近讀到的一些書加上我同事那段對話,仔細想想算了,就讓他吃吧。人老了的時候也常常會被醫師禁止吃這個吃那個,但我們還是會忍不住想吃些什麼,或許狗也需要一些這樣的快樂吧?
家家都有本難念的經
「真的做不到放下的話,就接受放不下這件事吧。真的什麼撫慰都找不到時,就什麼都不要做,安靜的等待時間過去吧。」
探索完人生的意義之後,最終還是要面對一路上的絆腳石。我至今還無法從傷痛中走出來,但我在學著接受我放不下它。
書裡提到佛經裡的一則故事:一個母親抱著孩子的屍體到佛陀面前,希望佛陀能夠救他的孩子起死回生。佛陀許應,只要這個母親去城裡找一戶沒有死過親人的人家,要到幾顆芥子,祂就能讓小孩起死回生。這個母親走遍全城,找不到沒有過世親人的家庭,終於慢慢理解,並接受了這件事。
痛苦是自己定義出來的。
源自連結
就好像我一開始提到的口水一樣。書裡提到侯文詠與他妻子的對話,愛人的口水可以是浪漫甜蜜的,但陌生人或討厭的人的口水卻又噁心無比。此時要是你突然不再愛你的愛人或你突然愛上那位陌生人,那口水是否要被賦予了另一個定義呢?
我還在學習要怎麼用不同的角度看事情,也希望閱讀到這篇文章的你能試試看用不一樣的角度去詮釋這個世界。
閱讀完「變成自己想望的大人」的心得,2025/8/10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