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6月, 2024的文章

週四謀殺俱樂部

圖片
  週四謀殺俱樂部 The Thursday Murder Club 作者 :Richard Osman 推薦指數 : ☆☆ ☆ ☆☆ 但凡一件事情的第一次,人都會記得,但鮮少有人會在當下就認知到某件事是你的最後一次。 把每件事當成最後一次 身處在希臘聖多里尼小島,在Oia觀賞著全世界最美夕陽,當時心裡的感受真的非常震撼,同時間也不禁會想,自己這輩子是否還有機會再來?週四謀殺俱樂部以四位年過八旬的老人組成,因為已經退休享清福但又不想閒著發慌,因而開始調查各種歷史上的懸疑案件來度過他們的餘生。而在他們享受追查樂趣的同時,他們很容易就會想「這有可能是我此生最後一次了」,這跟我在希臘小島觀賞夕陽時的思維完全不一樣,在讀這本書的同時就覺得很多事應該要好好專注於當下,把每一次機會當成你最後一次來做,人生可能會更不遺餘力? 圖片源自 連結 最近對於一直滑手機這件事情越來越有知覺,經常看到附近的人即使人在你旁邊,但心思卻完全在他眼前的小螢幕裡,仔細想想滿沒禮貌的。要說完全不要有智慧型手機是不可能的,但要不要好好與你旁邊的人相處聊天則完全是你自己的決定。書中的主角們了解,他們離死亡不遠了,好好與身邊的人相處才是真的,我們難道非得要等到老了、有人過世了才了解很多事有可能是你這輩子最後一次嗎? 圖片源自 連結 私刑正義 酒駕撞死人,但因為有錢聘請最好的律師,最後緩刑然後開開心心的出來繼續玩樂。販賣有害食物,導致幾百幾千位消費者身體遭受永久性損害,但因為裝作不知情且一樣聘請了一般人請不起的律師,最後無罪釋放。不論是電影或者是現實生活,這類的案件層出不窮,不知道你是否也會跟我一樣覺得,私刑正義有其必要? 漫威英雄夜魔俠、DC英雄蝙蝠俠其實都是私刑正義的代表角色,而他們之所以受到許多觀眾喜愛有很大的原因是因為這反映了絕大多數人的想法。法律是文字遊戲,而文字遊戲能限制的有限,所以才會有私刑正義。我雖然對於法律漏網之魚最後被私下解決感覺很爽,但就像很多會讓你覺得爽的事情一樣,於情於理「可能」都不應該這樣做,私刑正義不該出現而是應該讓制度更加完善。 圖片源自 連結 知道、不知道、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看不見就以為沒有是大忌,事實上何處看似沒有動靜,往往就存在著真正的事端」 這一段假如帶到書的內容會大爆雷,所以我想簡單分享一下工作幾年來的心得。不知道各位所待的公司是否有做風險管理,譬如夏天颱風...

二手經濟

圖片
二手經濟 走訪全球舊貨市場,探索二手產業不為人知的新面孔 作者 :Adam Minter 推薦指數 : ☆☆ ☆ ☆ 「產品的生命週期遠比你我想的還要長。」 減量、再利用、回收 減量 不知道大家每每過年大掃除的時候是否會覺得家裡的東西有一半以上你在過去一年都沒有碰過?隨著經濟變好,人們購買物品的能力變得更強,加上技術的進步,製造衣服的成本越來越低,過去被認為是奢侈品的衣服,在現今生活當中唾手可得。這對於各服飾品牌來說是好事,但對於環境則完全是另一回事。 圖片源自 連結 美國有一家空巢清理公司專門在做清除家中物品的生意,大家都知道美國地大,伴隨的就是他們家中會有很多囤積物,這間公司就是在有人需要清理家中全部物品時出現。舉凡像是搬家、遺產房屋清理等等,他們都能清理,並且將所有可以轉賣的物品進行轉賣,目的是減少垃圾的產生並把可用物品轉交到下一位使用者手上。清理雜物,不論是自己或是前人的,都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因為很多東西是屬於你專有的回憶。一個缺角的花瓶、一張泛黃的照片,這些在別人眼中一文不值的東西可能對你來說無價,但空巢清理公司的用途就是幫你清除不必要的物品。 我在看這本書之前從來沒有想過會有這樣的生意可以做,也因此認知到減量是多麽重要的事情。他們一週在清理好幾家好幾噸物品的同時,縱使最後成功將一半轉賣,仍產生了多不勝數的垃圾。這也就是為什麼減量會排在對環境友善的第一名了。 再利用 美國有一家公司,他們會接受消費者的捐贈,再分門別類轉送到可能會有人需要的地方進行販售。會有這樣的模式,主要是因為美墨邊界有龐大的二手商機,這些物品以衣服為例,它們會是以重量計價,因此會有一些墨西哥人專門來美國邊境挑幾箱幾箱的衣服再運送到墨西哥進行販賣。能做這樣的再利用,其衣服品質跟完善度必須良好,不然隨著墨西哥經濟開始好起來的同時,這些衣服很難跟中國製或墨西哥當地產的便宜新貨競爭。 重點來了,即使是中國製的產品,為什麼會有人願意購買從美國運來的二手衣服而不買新的呢?「新衣服」不再是非常貴的東西,消費者在追求潮流的同時會比較容易忽視品質,心想再買一件也沒多少錢。因此「快時尚」如Zara、H&M、forever21等為了降低成本並快速更替新的衣服,對於品質的要求越來越低。他們的訴求就是要消費者買了再買,不斷地跟上「新潮流」。但有一些墨西哥人知道這些「新衣服」的品質不一定比二手衣物好,因此...

寫作,是最好的自我投資

圖片
  寫作,是最好的自我投資 百萬粉絲公眾號操盤手,首創「注意力寫作法」,教你寫出高品質文章,讓流量變現金! 作者 :陳立飛(Spenser) 推薦指數 : ☆☆ ☆ ☆ 「不寫作,就等死。」,這是我對這本書的評價。 為什麼一定要寫作? 故事發生在許多台灣男性當替代役時會遇到的困境,在打雜空閒的時間裡,我們可以幹什麼?我很幸運地在一個充滿優秀替代役的地方服役,周圍的學長學弟不是學霸就是未來的醫師,有的現在當了院長,有的現在在FAANG工作,每個都非常厲害。相比之下,我的學經歷不值一談,因此我想說,不如來讀點書充實自己吧!但是讀了一兩本之後就發現一個很大的問題,我讀完就忘記了。於是我就想說,不如來寫寫心得放到網路上當作留紀念也好,未來想喚起記憶也比較容易。 寫著寫著發現它的好處非常多。首先是留紀錄的同時,你會發現身邊有一些朋友會感謝你的分享,藉此提供他們一些未來閱讀書單。再者,它能幫你釐清思緒,確保書本裡的內容經過消化思考之後,有一個比較有條理的產出協助你學習成長。最後就是它能幫助你培養一些人脈,就好像我有在我現職公司分享我的興趣,因此跟部分同事有更多除了公事上面的交流。 圖片源自 連結 該怎麼寫作呢? 動畫「我的英雄學院」裡有一幕是角色飯田天哉在兵荒馬亂的人潮裡,為了要引導人潮疏散而跳到了一處顯眼的地方,運用聲音成功吸引到不知所措的人們,並成功的疏散人潮。 想要寫出一篇好的文章,就是要有能夠吸引到人的目光的本事。尤其是現在資訊爆炸造成注意力不集中的時代,人們在滑手機的過程若無法在3-5秒內抓到他們的目光就很難讓你的文章有更熱烈的迴響。因此,這邊就來介紹一下作者在書中提到的寫作技巧。 圖片源自 連結 亮觀點 就好像我這篇文章的開頭,直接表明我對這本書簡潔的評價「不寫作,就等死」。在寫作的同時,我們必須針對自己的想法有一個明確的觀點,切忌模稜兩可。沒有觀點的文章就好像你跟別人說,我不支持藍、綠、白任何黨派一樣,你最終只會變成自以為的中立,實質上卻沒有寫出任何內容一樣。 說現象 接著,你可以仔細回想一下或者直接觀察你現在周邊的人在做什麼。你會發現大家能靜下心來,好好寫點東西,整理自己混亂思緒的人越來越少。大家已經離不開手機與平板,總是漫無目的的滑著社群軟體或者新聞,不斷地被「灌輸」沒有營養的資訊。此時,若你能成為「輸出」的人,你就已經在這茫茫人海當中佔據了與眾不同的...

[心得分享] 隱藏的潛能-Hidden Potential, Adam Grant

圖片
  隱藏的潛能 The Science of achieving greater things 作者 :Adam Grant 推薦指數 : ☆☆ ☆ ☆ 三句話的總結 軟實力比硬實力重要,你的個人特性才是能否激發你潛能的主要原因之一 適合你的學習方式不代表是能讓你成長的學習方法,試著用不同的學習方式讓自己的潛能被激發 讓不看好你的人知道他們犯錯了並讓看好你的人知道他們是對的,藉此來度過成長時的撞牆期 圖片源自 連結 這本書如何改變我? Adam Grant一直都是我很喜歡的作者之一,從他Give and Take開始,我都滿喜歡他寫書的手法。雖然他的主要研究領域是組織心理學,但我覺得他坊間的書籍更多是自我成長、心靈勵志的類型,而這本講述有關人類潛能激發的著作,有些部分讓我有耳目一新的感覺,也是我想在這邊跟大家分享的(因為我這本看的是原文,我用我理解的方式去翻譯,英文退化很多,如有語意不順的地方請多多包涵)。 跳脫舒適圈 舒適圈到底是什麼?這個詞我相信已經被很多人拿來利用、講解甚至親自示範給你看。我認為的舒適圈是你可以輕鬆上手、日復一日做起來非常愜意、不需要花費什麼心力就能達成的小圈圈;而所謂的跳脫舒適圈就是強迫自己去嘗試不敢或不會做的事情,進而讓那件事情變得很「舒適」,就好像叫林書豪去跳芭蕾、或者是Stephen Curry去打拳擊,叫他們去做這種平常不太接觸的事就是跳脫舒適圈。 美國早期教學方面的研究還不成熟時,跟傳統教育一樣,就是教學生認真的讀書就對了,並沒有所謂的「因材施教」。後來發現,很多學生習慣學習的方式很不一樣,有的喜歡用聽的、有的想說出來、有的習慣默默讀書、更有的喜愛做筆記,老師們注意到這種傾向之後便開始稍微客製化他們的教學方式,而這種「因材施教」的方法也被廣大的家長們喜愛,因為他們有感受到自己的小孩有被重視,但結果發現,運用學生習慣學習的方式並不代表成功達成目標的機率提升。事實是,想要成功學習新的事物,強迫自己去用自己不習慣的方法更能讓你學習到新技能,其實看看你周圍的朋友,是不是有很多英文讀寫非常厲害但聽跟說卻遲遲沒有大放異彩的人呢?這些人的英文潛能絕對無窮,差的只是強迫自己去適應不舒服的學習方式而已。這種去適應不舒服的學習方式,我認為更能代表「跳脫舒適圈」這五個字。 至於怎麼跳脫,我很喜歡作者提到的與其故意練習,不如將練習加入一些遊戲的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