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月, 2024的文章

[心得分享] 獅子的點心

圖片
  獅子的點心 在人生的最後一刻,你想吃什麼呢? 作者 :小川 糸 推薦指數 : ☆☆ ☆☆ 前言 一本輕鬆小品,講述一位癌症末期的女士在人生最後一段旅程選擇拋下一切前往一個類似世外桃源的療養院。所見所聞以及療養院所提供的都讓主角有很多反思,也讓他在人生的最後一哩路走得很安詳。最近唸了比較多的小說,也在試著寫念完小說的心得,不像商管、心理、自傳等書籍,我自己覺得小說的心得確實比較難寫。獅子的點心就像是暖暖包,在使用閱讀它的時候會覺得很暖活,但使用完之後印象不會深刻,只會記得它暖暖的。因此就讓我在這邊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看到比較有感的段落吧。 圖片源自 連結 加油,真的有加到油嗎? 主角在得知罹患癌症之後,陸陸續續被身邊的人得知,並且會獲得「加油」這種回饋。這些親朋好友大都是好意,但身為一位知道自己命不久矣、且生前都很努力過生活的人,這句加油到底是給予鼓勵還是製造更多的壓力呢?我家裡去年發生了一件非常不幸的事情,且跟這本書的主角一樣是不可逆的,想當然也跟他一樣接受到很多「加油」的訊息。當下的我其實對於外來的資訊幾乎是充耳不聞的,滿腦子只想著人生好痛苦,為什麼要這樣對我。因此我在閱讀到這一段的時候非常有感觸,人呀,在面對到不可逆的事情時要的只是自己心靈上的平靜,要的只是支持。其他再多的話語有時候即使你我都知道只是好意也都有可能默默的變成暗箭傷人。 圖片源自 連結 志工的心酸 在我之前閱讀的一本書叫「40%的工作沒意義」裡有提到,現今社會很多實際上有幫助到人的工作如社工、護理師因為在工作的過程當中能獲得心靈上的滿足與成就感,所獲得的「金錢」上的回報若太多就會被認為是貪婪且可恥的。這跟書裡其中一位角色提到的情況很像,許多療養院會倚靠志工的愛心來維持日常的營運。然而愛心不應該是一個可以被拿來濫用的東西,我們要感激這些人,但要想辦法讓這些志工只是幫忙而不是真的取代人力。 笑容的意義 我們並不是因為開心才笑,而是因為笑了才開心。心理學家Amy Cuddy在他的暢銷書「姿勢決定你是誰」中有提到,在上台或面試前對著鏡子擺出超人的姿勢(雙手叉腰並抬頭挺胸的姿勢,一般來說被認爲是比較有自信的動作)三分鐘,有助於你消除緊張且變得更有自信。笑容也是一樣,在你不愉快的時候強迫自己嘴角上揚,腦內會因為你的笑容而分泌多巴胺讓你心情好起來。為什麼要講這個?「人生好難」基本上已經是我這幾年的口頭禪...

[心得分享] 朋友與敵人

圖片
  朋友與敵人 教你掌握合作與競爭之間的張力,當更好的盟友與更令人敬畏的對手 作者 :Adam Galinsky & Maurice Schweitzer 推薦指數 :⭐⭐ ⭐ ☆☆ 前言 少數我沒有先閱讀過一點點之後才進行購買的書,老婆被網路上漂亮的封面給吸引,於是我就先代為閱讀了。自己對於競爭與合作的議題滿有興趣的,但這本書好像就是沒有辦法讓我非常感興趣。簡單來說,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人永遠是你的朋友或是敵人,大部分都是亦敵亦友的狀態。接下來就讓我來跟各位講幾個我覺得這本書值得或特別的地方吧。 社會比較 因為社群網路的普及,我們對於比較的心態又更上一層樓了。以前可能要朋友聚餐時聽到誰誰誰買房子、買新車、出國玩不停,偶一為之的去羨慕嫉妒身邊的人生活過得多好。現在則是無時無刻接收社群媒體洗版,甚至跟自己很不熟的人都會讓你產生忌妒之心。以上這些我相信各位在很多書籍中都讀過,而很多的解法可能就是建議關掉社群媒體等很積極的做法。這本書為了讓人不要因為社群媒體到處樹立可能讓人「羨慕嫉妒」的敵人,它建議與其分享出國玩樂的照片,不如分享一些出國遇到的糗事或困難。 我一開始看到這裡心裡就在想,「蛤?這是在供殺小?」,但後來仔細想想這麼做或許真有些好處在。當然這裡所謂的分享困難或糗事不是要你一天到晚發厭世文或憤世忌俗的動態,而是可以簡單分享一下像是,出國很好玩,可是去迪士尼剛好都在下雨之類的事情。我假想了一下我看到出國美照跟這種文章時的心態,看到美照時我可能會回「羨慕、又爽」之類的,但看到下雨的文章時可能會回「好慘,我上次也是」等比較像是朋友的回文。用這個角度去想,好像真的分享糗事會比較不容易樹立敵人。但如果你還是想要炫耀自己做了什麼,或許可以像我看到的一些限動,在最後一張吿訴大家這真的是最後一張了,博取大家一笑之類的來減少嫉妒感。 圖片源自 連結 權力 本書花費了很多章節講權力的影響,也花費了一些時間講解權力的由來,所以就讓我先講一些我看到覺得跟權力影響有關的地方。權力大的人通常只會看到自己行為所帶來的獎勵而看不到風險。像美國前總統柯林頓就是很好的例子,他只知道偷吃很爽,但卻沒想到他的偷吃所帶了風險可能比一般人偷吃來的大得多。這也是為何公司在做業務規劃時要分兩種方式進行:由上而下所告知要達到的目標業績,以及由下而上所堆積出來的結果。一般來說,由上而下的會非常樂觀,因...

[心得分享] 午夜圖書館

圖片
  午夜圖書館 如果有機會讓你重新來過,我們能不能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人生? 作者 :Matt Haig 推薦指數 :⭐⭐ ⭐ ⭐ ☆ 前言 如果你的人生可以自行選擇,你認為你找得到最完美的人生嗎?每次遇到人生岔路要做抉擇時,即使是要吃什麼這種小小的決定都有可能造成巨大的漣漪,然而就是因為人有辦法去做選擇才能造就如此多不同的結局。我們或許常常看到很多別人的人生覺得那才是理想中的生活,但因為看到的都只是片面的,背後各種辛酸血淚是沒有辦法直接體會與感受的,等到你獲得了那樣的人生才發現,原來自己現在的人生並不會比較差,這就是這本小說想傳達的一件事,沒有完美的人生,只有適合自己的人生。我也想在這邊分享幾句作者寫作很值得深思的段落。 圖片源自 連結 「想」是什麼? 「『想』是個很有趣的字。它同時代表『缺乏』。有時我們用別的事物填滿缺口,原本的慾望就會完全消失。」書中主角在他原本的人生過得很不如意,覺得自己一點用處都沒有,因此非常想死。但人真的想死嗎?是否我們只不過是缺乏了什麼東西,不容易得到,因此想用最簡單的方法來解決自己遇到的麻煩呢? 我在2023年時,家裡發生了巨變,原本安排好的人生完全變了調。那段期間說真的非常難熬(即使到現在還是一樣),有沒想過一死了之?有,絕對有。但即使再悲傷、再怎麼無法扭轉的人生,就還是一樣的人生。午夜夢迴一定會時不時想起這份悲傷,但怎麼選擇接下來的路才是人生該做的。我們缺乏的是想付出關愛的心,就讓我們繼續朝這個目標努力。 圖片源自 連結 不安分才代表自由、太聽話就是奴隸 主角因為是念哲學的,讀過很多自由主義的文章,看到這段話時覺得滿感觸的。東方人接受到的儒家思想舉凡像是論語、三字經、弟子規等等大家在教人要「聽話」。反觀西方人接受到的教育比較像是要自行思考對錯並對自己的行為負責。這兩種教育的極端都不好,但有時候太聽話真的是一件很糟糕的事。我覺得要做的是,聽取別人的建議並有能力從中辨別對錯才是真正的自由。你可以做個很叛逆的人,覺得世俗主流都不是對的,但不能完全拒他人於千里之外。就好像選舉現在轟轟烈烈,但你只聽你想聽的,你接受不到不一樣的資訊,你就無法辨別其他資訊的是非對錯,進而無法從中成長。這樣的自由,真的是自由嗎? 孤獨與獨處 人是群居動物,我們渴望與人連結、渴望比較的感覺。這也是為何監獄裡再繼續做壞事的人要被關單獨禁閉,因為這種渴望與人連結...